学习反思
培训已接近尾声,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相信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和培训模式会深入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冲击。在这样一个信息无处不在的社会里,教师的素质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掌握信息化技能、提高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2004年12月25**,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提出,“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将促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也就是说,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综合理解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化与适应性功能,并能够围绕特定的学习单元,综合应用各种技术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2、引领教师理解教育技术应用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形成面向特定单元的综合化教学设计能力。
(1)指向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单元的学习主题通常是覆盖多个学科领域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能够结合自己所在的学科,另一方面要能对其它学科知识领域有所关注,从而确定合适的学习主题,并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成综合性的、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
(2)基于项目或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设计能力: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根据目标的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并通过适当的项目和问题的设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潜能。
(3)主题资源的设计与创建能力:教师一方面需要选择与组织合适的资源供学习者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学习者丰富主题和完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展示教师和学习者的个性,最终形成与主题相关的、有鲜明个性与特色的主题资源。
(4)学习过程的组织实施、信息化监控与评价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学习过程中各学习者或学习小组的状况,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并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不断补充和调整相应的资源,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5)教育技术的适时应用能力:教师除了要能完整领会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外,还应能适当关注本领域的变化,并巧妙掌握技术支持教学的时机,适度引导,以达到教育技术的效能最大化。
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更新观念、终身学习。2.在信息环境下努力提高信息素养。3.充分利用远教资源。4.积极有效地参加各种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5.通过网络汲取营养,获取灵感,通过教育博客积极反思。6.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整合为突破口,最终树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新形象。
学习是人的终身化需求,教学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究能力,懂得获得知识的方法,形成综合化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价单元学习的能力。
现在在课堂上出现的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构成了媒体技术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是与其他教学仪器和教具一样,“媒体课件”的作用,就是“辅助”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辅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破用其它教具或仪器难以突破的难点的一种手段。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各种教具和教学仪器在课堂教学中的补充和提高。
一、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3、合理的应用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增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
二、利用媒体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基于媒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所以现在学习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老师越来越多,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我们不能为了媒体课件而使用课件,而忽略了教育者的学习目的,使他们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这是应用上的失败。
1、教学性原则。媒体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
(1)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
(2)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3)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先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为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拟实验,更符合科学性。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学媒体和教育资源,才能合理的应用,才能体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